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先后领导、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工作,解决了核弹研制和试验中力学方面的许多重大难题,且在推进核弹武器化方面有着突出贡献,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在核弹、导弹、地球卫星三个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美国人评价钱学森“一人可顶五个师”
钱学森却评价郭永怀
“他顶两个我”
他永怀赤心,永怀初心,永怀决心
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钱学森(左一) 郭永怀(右二)
1909年4月4日
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
彼时的旧中国
外敌入侵,战火纷飞
青年时期
科技救国的种子便已深埋心底
1940年9月
郭永怀进入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
仅用半年多时间便拿到硕士学位
1941年5月
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师从航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冯?卡门
成为钱学森的同门师弟
博士毕业后
郭永怀来到康奈尔大学任教
在突破声障、实现超音速飞行等领域
取得一系列前沿成果
成为当时享誉国际的知名科学家
郭永怀(左一)在康奈尔大学执教期间与同事留影
不少朋友和科研机构
主动邀请郭永怀参与重要项目
对此
郭永怀不仅一一婉拒
还坦荡直言
“我到美国来,是为了将来回去报效祖国”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传到大洋彼岸
引燃了郭永怀科技报国的初心
他再也按捺不住了
恨不得立刻
飞回祖国母亲的怀抱
投入到
新中国的建设浪潮中去
然而
令郭永怀万万没想到的是
他的成就和声望
却成为了
归国的羁绊
他早已成为美国当局的重点监视对象
被禁止离开美国
1955年8月
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
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
美国当局取消了
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
苦等六年之久
郭永怀终于看到了曙光
开始着手为回国做准备
但美国当局仍没有
放走这位中国科学家的打算
他们一面以高薪诱惑
一面又派人秘密监视郭永怀夫妇
面对美国的重重阻挠
郭永怀决定“壮士断腕”
1956年
在同事为他举办的饯行聚会上
当众将精心积累十余年
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手稿
扔进了碳火堆
多年心血付之一炬
他义无反顾
只为减少回国的阻力
郭永怀夫妇归国前的饯行聚会
1956年11月
郭永怀携全家
终于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亲自接见他和家人
当周恩来问郭永怀有什么要求时
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1960年
在钱学森的大力推荐下
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院副院长
专门从事我国核武器研制
同王淦昌、彭桓武一起
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1963年
为了加快核武器研制步伐
中央决定在青海建立核试验基地
郭永怀等一大批专家
从此隐姓埋名、扎根大漠
年过半百的郭永怀
不畏艰苦,忍受克服高原反应
始终坚守在爆炸试验现场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为了保证像郭永怀这样的科学家的安全
中央领导特别叮嘱他们
尽量不要乘坐飞机
但为了节省时间
加快科研和试验进度
郭永怀还是经常将飞机作为首选
往返北京和青海之间
1968年10月
郭永怀再一次来到
青海核试验基地
为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发射试验做准备
12月4日
他在试验中取得了一个重要数据
兴奋不已的郭永怀
决定当即乘飞机赶回北京
没有想到的是
这次与大家的再见
竟变成了永别
12月5日
当飞机在北京的机场缓缓降落时
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失衡
机上人员除机长外全部遇难
机长后来回忆说
飞机失事前
他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是郭永怀大喊
“我的公文包!”
人们在清理飞机残骸时
发现两具烧焦的遗体紧紧抱在了一起
分开时
人们惊讶地发现
两人怀中是一个公文包
里面是完好无损的核武器资料
面对死亡
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
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
而是誓死保卫好事关国家安全的绝密资料
1968年12月27日
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
在那份浸染着智慧与鲜血的数据帮助之下
我国第一颗热核武器试验成功
郭永怀
他用短暂的一生
书写了为国奉献的不朽篇章
绽放出了绚烂的光彩
祖国不会忘记这位科学巨匠
1968年12月25日
郭永怀被追授为烈士
1999年
郭永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8年7月
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
将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
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世人存敬佩,国家有永怀”
有些记忆
虽已远去但从未忘记
有些精神
穿越时空仍历久弥新
2023年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
自主开发情景宣讲
《记忆里的“两弹一星”》
其中,《最后一封家书》篇章
以郭永怀与女儿郭芹的最后一封家书为线
徐徐展开郭永怀
心有大我的家国情怀
生动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
获得各界一致好评
郭永怀
这颗夜空中耀眼的巨星
永不陨落